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各組表單

拍片的各組總會困擾著表單的問題,傳流網收集了將近40份的個是表單,在此分享給各個拍片需要的人員們。

以下是我們的表單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0B50uU-3laMdWQ0NZTmNnRTdmLWM&usp=sharing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專訪:製片曾瀚賢







2015年,瀚草影視推出的電視劇《麻醉風暴》在第15屆金鐘一舉拿下最佳迷你電視電影獎、導演獎、編劇獎及最佳男配角等四座大獎。
這部影集寫實的描述了台灣的醫療現況,少見的醫療議題也成功引起大眾的關注,並獲得十分正面的迴響。

創立瀚草影視的曾瀚賢製片,身為朝陽科技大學的傑出校友之一,他又再度走回校園,不僅是和朝陽科大微電影文創中心合作新電影《紅衣小女孩》,更是實地指導學生們拍攝《紅衣S》短片,期許朝陽微電影文創中心的優秀作品能站上世界舞台。


過程都需要努力,總有一天你也夠站上舞台
讓社會開始討論這些被忽略的議題,曾瀚賢製片認為得獎的最大意義就在此處。不僅幫助團隊有好名聲也找到了更多嘗試的方向及類型。
對於他來說,只要把每個作品專注做好、把機會抓住,不應該為獲獎而拍片,將影片全心做到最好,就會被看見。
台灣產業有許多問題造成大陸上場的蓬勃,相對擠壓到台灣既有的創作空間,而他卻認為在這樣的前提下更應好好嘗試並突破限制。


如果沒辦法看到目前的環境現況,就很難給自己目標努力
畢業後,他明顯感受到台中與台北的資訊落差,更別說台灣與國際間的落差,衝擊本身是很殘酷的,但都因這些歷練才能累積自己、找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這次與朝陽科技大學合作,透過業界師資、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業界得到不錯的回響,更是幫助人才養成,他希望能促進更多的刺激及學習機會,幫助學生們盡快找到自己想要的。


想像自己之於環境本身可以創造什麼
他本來是工科電機系的學生,卻轉系考上了朝陽傳播藝術系,和其他同學相較之下他知道自己落後許多,也缺乏專業知識,但他認清自己的優劣勢、機會點,缺乏就是努力的動力,劣勢也能逆轉成優勢,在面對環境時讓自己的優點能被發揮。
同樣放大來看,台灣的影視產業之於整個華人地區亦是相同的缺乏資源,相較於中國的蓬勃,落差更是明顯。
但他認為這樣的落差、資源的缺乏就是動力,秉持著這樣的初衷,永遠把各種挑戰當作自己學習和練習的機會。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朝陽新聞,你看了嗎?


專訪:實習台長侯佩妏




朝陽新聞台,縱觀真相與未來。

走在朝陽科技大學的校園內,不難發現大部分的電視墻都正在播放著朝陽新聞。有的學生會被吸引而不禁駐足觀看,原來這是傳播藝術系的學生所拍攝的新聞,至今已播出第五集了。

朝陽新聞台在2014年,由傳播藝術系的三位老師,分別是許維哲老師、李郁青老師、安碧芸老師催生下成立。這是朝陽創校21年以來,第一個學生自主的新聞台,新聞台分別有行銷公關部、新聞節目部以及工程部,新聞台的成員們都是由選修新聞媒體實驗課的學生們所組成的。從一開始的只有區區二十幾位成員,到現在隨著時間的增長,成員們也慢慢地擴展到二年級及一年級的學弟妹們。

說到朝陽新聞台,不得不提的是勞苦功高的台長,除了台長是由系主任郭昭蘭老師擔任之外,在幹部內也推選出了一位實習台長,她就是傳播3B的侯佩妏。


侯佩妏同學來自嘉義,個性主動積極的她在大學期間也擔任過班代,之所以會當上實習台長這個職位除了她的毛遂自薦之外,也因為整個台內的工作人員都相當信任他的能力,才賦予她此等重任。

「當時很想嘗試自己沒有挑戰過的事情。從前就很喜歡新聞,因為它夠真實夠快夠犀利,得知系上要成立新聞台時,起初還很猶豫,因為怕自己能力不足,對我而言,新聞工作者是能力很強的人能做的,而我因朋友的鼓勵才一口氣踏了進來。因為是第一屆,所以當時懷抱著很多理想,和想做的事情,所以才想選台長,和大家一起努力。」

由於新聞台有許多事務要處理,再加上三年級要籌備畢業製作,此外還有其他課業上的作業要完成。當許多事情都推擠在一起的時候,看似堅強的她也曾經萌生過放棄的念頭。侯佩妏同學認為當時的自己對於時間的掌控方面還不夠熟練,很多事情都還在適應階段,所以才會一度想要放棄。但是所幸的是,她終究還是克服了重重難關,堅持到了現在。

新聞台從一開始成立時候的零,到現在已經在籌備著第七集新聞的錄製了,當中的過程是十分漫長也辛苦的。每一位成員們為了將新聞台更廣為人知,都在努力地各司其職。像是行銷公關部會辦活動提升新聞台的知名度、新聞節目部會到處搜集可用的新聞素材以製作出有新聞價值的新聞、工程部為了每一集的進棚錄製反覆地練習器材……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著、每一個人也在進步著。侯佩妏同學認為進步最多的地方是,每個人逐漸熟悉自己所該做的事情,而處理新聞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雖然稱不上最好,但是一定可以更好。這不僅僅是個人的進步,也是整個新聞台的進步。

擔任了實習台長長達一個學年之久,期間或許有過爭執有過摩擦,但至今侯佩妏同學對於新聞台的所有成員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我親愛的夥伴們,謝謝你們這一年來對新聞台的貢獻與付出,雖然外頭總是有許多流言蜚語,但是我們自己問心無愧就足夠。謝謝幹部們勇於任職,願意承擔下一切責任,只為了讓新聞台變好,即使過程中,會有些不愉快,但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經歷每件事情的過程。再過沒多久我們即將卸任,一起把握最後能在一起相處的時光吧!一起為自己所想做的事情去做吧!」

此外,她也希望下一屆的幹部們可以真正落實學生新聞台這件事情,減少老師出面處理事務的次數,可以親力親為地去將新聞台發光發熱,不要再令老師們煩惱。

對於新聞台第一屆的幹部們來說,或許新聞媒體實驗課結束之後,他們就可以卸下重任,但是以後每當經過電視墻看見朝陽新聞的時候、在網路上看見朝陽新聞的粉絲團發動態的時候、走在路上看見新聞台的成員拿著麥牌在採訪的時候,心裡面還是會有一陣悸動。

因為,新聞台對他們而言,不只是一份作業,而是一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