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校友回娘家:李宜珊學姐

李宜珊(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2007年畢業校友)憑著《關於二十,以及_ _》榮獲了第49屆金鐘獎最佳剪輯獎。在1216號這一天,她載譽而歸,帶著滿滿的喜悅回到朝陽科大與學弟妹們分享她這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迷惘
李宜珊學姐說她大一剛入學的時候覺得前途一片茫然,畢竟念傳播藝術系並非自己的志願。當時她的第一志願是設計系,無奈在陰錯陽差之下只好來到朝陽選了一個自己什麼都不了解的科系。當時的她對電影一竅不通,只看過臥虎藏龍、七匹狼等寥寥可數的幾部電影。但是為了能夠跟上別人的進度,李宜珊學姐經常會去圖書館看電影,就算內容艱澀,她還是照樣看,只為了能夠盡快填補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落差。

*良性競爭
        在傳播系裡,分組作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一個小組內難免會有所謂的瑜亮情結,大家都會有私心,想要當上最優秀的那一位。李宜珊學姐說,我們應該把這種競爭視為良性的,因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而競爭正正是可以幫助大家成長的。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把團體作業當做是一種修煉,要訓練自己把事情做好,不要花時間在計較誰做多做少,因為努力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柔軟
        「越是堅定的態度,就要用越柔軟的方式去表達立場。」
        李宜珊學姐說,吵架並不能解決事情,若是到了非得要吵架的時刻,也應該把無理取鬧的吵架轉換成建設性的吵架。越是有力的意見,就越會被聽見,才有資格去批評他人的不是。

*充實自己
        大學四年,你都做了些什麼?夜唱?夜遊?玩社團?抑或是談戀愛?
李宜珊學姐可以大聲地告訴你,她在大學四年裡都在努力地充實自己。當時的她經常去旁聽其他科系的課,以增強自己各方面的知識。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一門課是生死學,因為如今的她發現所有的藝術創作、電影作品最終都是回歸到探討生命。而當初所學的這些知識也會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並慢慢地萌芽,到如今這顆種子已長成大樹了,那時候所學的知識也終於可以派上用場。
此外,她在求學時期也會參加許多校外的工作坊,有一次甚至翹課一個禮拜去參加公視的紀錄片影展。當時有許多國外的電影人都出席了這場影展,而儘管自己英文並不好,她還是硬著頭皮去跟外國人交談,也因此訓練出了自己無論到哪種環境都能夠生存下去的個性。
可是該玩的時候還是得玩。李宜珊學姐認為大家不應該封閉自己,不至於每一天都在埋頭苦讀,還是得騰出時間去玩。因為大學就這麼短短四年可以任你揮霍,因此還是需要在玩樂與學習之間尋求平衡。

*畢業製作
        在紀錄片圈子裡廣為認知的《下一秒,無限》是李宜珊學姐的畢業製作,故事內容是講述一個女子拳擊手的生活情境。當時在拍攝這部片子的時候並沒有預料到主角會入圍世界杯女子拳擊競標賽,甚至是要千里迢迢去到印度比賽。李宜珊學姐與組員商量之後,決定跟隨主角一起去到印度。之後的暑假大家就各自打工賺取去印度的費用,最後成功把李宜珊學姐與另外一位組員送到印度去進行拍攝。
        「畢業製作是大學期間可以盡情揮灑自己熱情的時候,如果因為恐懼而不去 ,這部作品就不會出現。
        李宜珊學姐認為要勇於走出生活圈,才能夠造就一步好作品的誕生。而《下一秒,無限》在公播之後,也順利地入圍了許多影展。一瞬間,她與組員們仿佛成了名人,三不五時就會有記者登門造訪。而這股風潮也持續燃燒了許久,直到現在這部片還是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

*踏入社會之後
        畢業之後的李宜珊學姐因為不堪電影圈的沒落而選擇當了上班族一年。隨著《下一秒,無限》漸漸地被許多人看到之後,李宜珊學姐也被找去當執行導演。那時候的她工作四個月只賺了五萬塊,雖然生活過得並不怎麼好,但是當時的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儘管再怎麼辛苦也好都還是開心的。
        有獲得就會有所失去。她認為,現在大家都只看見她有著金鐘獎光環的加持,倘若金鐘獎是個肯定的話,她也同時犧牲掉了許多東西,就好比社會所期望的工作方式等人事物。

*重返校園
不久之後,李宜珊學姐開始緬懷校園生活了。於是,她選擇再度回到校園唸書,先後讀了應用媒體所及廣電所。她也勸勉大家畢業之後一定要先工作再回學校唸書,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格外珍惜單純、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
念碩士班期間,她嘗試開墾了另一塊領域,拍了劇情片及實驗片。她也覺得同學們應該多多訓練自己的溝通及表達能力,因為那時候拍片作業都是個人去完成的,一個人要貫穿前製後製,更加需要懂得如何去跟別人溝通。為此,她還去了社區大學幫對紀錄片有興趣的人上課,希望自己的表達能力能夠更加提升。

*春風
        《春風》是李宜珊學姐碩士班的畢業製作。當時的她在一開始構思這個劇本的時候,希望所有事物都能回歸到最原始的脈絡,也就是生活。因此她在這部片子裡撇開了一切技術性的層面,選擇全片都用手持攝影,不刻意打光、不需要花俏的剪接,最終產生了這部《春風》。
或許是因為劇本寫實不討喜的關係,再加上技術在這部片子裡並不被重視,《春風》在投案子的時候飲恨地被刷下來了。可是李宜珊學姐並不灰心,依舊想證明給評審看技術並不能概括整部影片,因此她越發努力地拍完這部片。整個階段都是由她親力親為去完成的,連劇中的主角——高盟傑、夏靖庭等都是她一一去拜託的。
「沒有人可以在獨立製片裡專心地當導演。
導演必須所有過程、所有領域都有所涉獵,必須什麼事情都要參與,才能夠拍好一部片子。
而如今《春風》也成功地入圍了坎城影展,輔證了李宜珊學姐所說的「電影最重要的元素是人以及故事,而並非技術。」

*後記:金鐘之後
        從《下一秒,無限》到《春風》到《關於二十,以及_ _》,李宜珊學姐的努力及成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身為傳播系的我們,更是應該如李宜珊學姐所說的付諸十倍的耐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這樣才能夠將最完美的作品呈現出來。
        榮獲金鐘獎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期待李宜珊學姐未來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繼續在影視圈子裡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